請選擇左側欄目分類,查找更快捷
【神秘的曾侯乙墓】
這座罕見的先秦大墓,隱藏著無數古代的奧秘,墓中大量樂器和音樂文物的重見天日,是古代音樂史上一次空前的大發現,舉世無雙的曾侯乙編鐘,震驚了世界。
湖北隨州擂鼓墩遺址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編鐘,是目前同類出土樂器中一支數量較多,規模最大,音域最寬,音律較準,保存較好的樂器.是我國十二樂音體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階關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調樂器.它表明早在2400多年前,我國歷史上的編鐘音樂文化所達到的驚人成就.
曾侯乙墓編鐘的出土對我國古代音樂史有著重大意義.【曾侯乙的音樂文物】
曾侯乙32件編磬 | 曾侯乙瑟 | |
曾侯乙十弦琴 | 曾侯乙篪(chi) | 曾侯乙建鼓 |
【曾侯乙編鐘造型和紋飾之美】
《曾侯乙墓禮樂制度研究》中有青銅器、漆木器、金銀器、珠玉器和各類樂器、車馬器、兵器、服飾以及大量鐘磬銘辭和簡帛文字。出土文物數量之多,種類之全,保存之完好,為中國考古史上所罕見。曾侯乙編鐘是戰國早期大型禮樂重器,為中國青銅器巔峰時期的精品,人類歷史文化的珍貴遺產。曾侯乙墓和編鐘的研究已成為國際性學術研究課題。自曾侯乙墓發掘以來,對曾侯乙墓的研究就一直不斷,但是從禮樂制度角度進行系統而深入研究的圖書卻是少見。黃敬剛所著的《曾侯乙墓禮樂制度研究》著眼于周代禮樂制度,運用考古、音樂、喪葬、民俗、文化多學科知識,依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資料,展開曾侯乙墓禮樂制度的研究,對解開曾、隨之謎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填補了曾侯乙墓研究的空白。
《曾侯乙墓禮樂制度研究》史料豐富,圖文并茂,既注重細致考證,又注重整體把握,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1979年,葉劍英、李先念等參觀后連連稱贊:“這是中華國寶!”1997年在香港回歸祖國大型慶典音樂會上,它的卓越風采再次令世界驚嘆。1999年5月江澤民總書記在聆聽編鐘演奏樂曲《竹枝詞》后,親自揮槌試奏《漁舟唱晚》的主旋律,放下鐘槌后激情盛贊“絕了!絕了!真是絕了!”他對隨行的領導說“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2018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共同欣賞曾侯乙編鐘。
企業領導陪同著名學者參觀編鐘、編磬
法國專家研究隨州編鐘
企業領導張華珍女士陪同我國著名考古、音樂專家,曾侯乙墓發掘領隊譚維四教授探討曾侯乙編鐘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1998年,時任博物館副館長張華珍女士,參加《曾侯乙編鐘國際交流會》。同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青銅器專家,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教授商討編鐘的研究、運用、開發的發展規劃。獲得了他的肯定和幫助。
企業領導張華珍女士陪同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音樂專家,曾侯乙墓發掘領隊譚維四教授探討曾侯乙編鐘的可持續發展方向。